發布時間:2022-04-29|來源:哈爾濱日報|專欄:典型案例
五年來,哈爾濱新區這片神奇的熱土見證了太多的奇跡,而開啟奇跡的“密碼”就是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是哈爾濱新區肩負的國家戰略,承載的時代使命。
五年來,哈爾濱新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敢于突破,積極創新,在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加大供給側改革等方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將國家最北改革創新“試驗田”變成引領龍江高質量發展的“豐產田”。
五年來,哈爾濱新區利用“五區疊加”體制機制優勢,梯次推進各類改革創新項目553項,其中3項綜合性改革全國首創,16項綜合性改革全省首創,15項改革獲評全省優秀改革案例,36項創新舉措獲評省級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22項改革入選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48項改革在不同范圍復制推廣。深哈飛地經濟模式等3項改革舉措得到中央深改辦高度認可。
---創新實施審批監管執法“三權分離”、政府服務職能去行政化、推出教育綜合改革等“組合拳”,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點燃新區發展新活力
回憶五年前,一家企業3天同時拿到食品經營許可證和娛樂許可證時的興奮和驚訝一幕,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劉惟喬記憶猶新,“那樣的審批速度,當時確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從漫長而多頭的審批狀態轉變為3天可以同時下發兩證,這得益于哈爾濱新區“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
承擔著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任務的哈爾濱新區,早在2017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政審批局,首批將原分散在區直7個部門的業務關聯度大、發生頻率高的47項行政審批事項統一劃轉、集中辦理,并對黑龍江省首批下放給哈爾濱新區的23項審批事項中的20項進行了承接。
三年后的2020年,哈爾濱新區進一步加大事權集中度,將472個事項劃轉至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集中行使,劃轉率達到了97%,實現了35個部門中33個“無審批”,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成為全國唯一一家承接了省、市、區三級事項,且數量最多、占比最大、范圍最廣的行政審批機構。
同年的6月8日,哈爾濱新區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掛牌成立,在全國率先組建全區域、全領域、全職能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伍。
新區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集中行使14個部門的執法職能,涵蓋了城市管理、市場監管、農林水務、社會事務、專業技術等五大類67項協同執法事項,行政處罰權和行政強制權共3389項。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爺的改革,哈爾濱新區實現了審批、監管、執法“三權分離”的新型治理模式,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
“權力瘦身后的政府原職能部門可以輕裝上陣,承擔起監督管理、行業標準制定等核心職能。”哈爾濱新區改革辦主任石雯慧介紹,改革后,監管部門“一肩挑兩邊”,在職能重塑的同時,進一步建立起審批監管執法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運行機制。
“實行三權分離,我們科學整合人員,堅持‘人隨事走’,將各行業部門負責高頻事項審批人員統一調整到行政審批局。打破條條管理模式,整合原分屬市區兩級、各個領域的執法人員,統一組成一支執法隊伍。同時,綜合設置崗位,打破執法資格、從業經歷等限制,由一名執法或審批人員只負責一個領域的單一型崗位管理方式,調整為一名執法或審批人員承擔多個領域執法或審批、輔助其他領域執法或審批的復合型崗位管理方式,實行綜合設崗、多崗融合、一人多能、一崗多責。建立標準化工作模式,從高頻事項入手實現辦事指南標準化,建立標準卷的操作規范和示例版的辦事指南。創立主題套餐審批和片區綜合執法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環節,避免重復執法,有力促進市場經營環境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石雯慧說。
政府服務職能去行政化,成立專業化公司為企業提供專精服務,是新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另一個點睛之筆。
五年來,哈爾濱新區招商引資工作如火如荼,全區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火熱招商氛圍。氣勢如虹的招商景象來源于招商和服務體制的精準破題。
2017年開始,哈爾濱新區大膽嘗試政府職能轉變改革,將行政機關內適合市場化的服務職能交由企業行使,組建了人力資源服務、金融服務、園區服務、招商和投資促進服務等公司。2020年,結合招商引資形勢需要,哈爾濱新區打破固有招商體制,對原有招商和服務公司進行了大膽整合重構,創新建立了“1+2+2+6+1”招商新體制,即創新設立1個招商委員會,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高位推動招商工作;設立國際、國內2個招商公司,江南、利民2個園區服務公司,6個招商代表處和1個產業發展研究院,形成“謀選招落服”一體化招商新體系。
同時,創新了選人用人機制,“我們將行政機關中適合市場化的服務職能交由企業行使,實行市場化運營,崗位不分資歷,用人不分年齡,以實績論英雄,能者上庸者下,這種鯰魚效應瞬間激發了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石雯慧說。
在專業化招商新體系指引下,哈爾濱新區招商工作碩果滿枝,近三年完成協議引資額4908億元。深哈金融科技城、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9個超百億項目開工建設,正威國際集團、保利集團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先后入駐,2021年,內資到位額占全市的31%,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市的50%,招商引資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前不久,由哈爾濱新區招商集團國際招商公司參與承辦的哈爾濱新區對俄國際招商大會上,哈爾濱新區與14家國內外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總簽約額達到20多億盧布。
哈爾濱新區推行的“校長職級制、教師‘區管校聘’、學??冃Ч芾硪幏痘?rdquo;三大改革,同樣是體制機制改革的經典之作。
“三項改革”2020年推出后,在哈爾濱乃至全省、全國引起不小的轟動,校長年薪最高可達50萬元,教師年平均工資最高可增加50%。
面對教育基礎薄弱、資源不足、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等現實問題,哈爾濱新區教育部門先行先試,充分發揮全省改革創新前沿高地的作用,全力推動中小學教育領域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全面實行校長職級制、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績效管理規范化等改革舉措,促進了資源流動、人才集聚和隊伍活力激發,為加快新區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項改革的實施,打破了原有教育資源配置方式、辦學模式、育人機制,新區的校長隊伍從‘行政化’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教師隊伍實現了有序流動,優秀教育人才進一步集聚,最大限度激發了新區教育發展的活力,形成優質教育資源迅速集聚,邁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并率先在全省教育深化改革進程中立下了‘標桿’。”松北區副區長王媛說。
---一枚印章管審批,金融活水解難紓困,打造人才強磁場……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優化與否,企業的感知最直接最真實。
近日,黑龍江金權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通過一次告知、一次受理、一次現場踏查審批流程,一個工作日就拿到了《行業綜合許可證》。
“以前辦證件需要跑3個不同部門,現在只需填寫一套申請材料,在一個窗口申請,辦一個證即可,實在太方便了!”黑龍江金權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光感嘆,從提出申請到完成審批僅用了一天時間,這是他沒想到的。
自去年9月實施“一業一證”改革以來,哈爾濱新區已有23家企業獲得《行業綜合許可證》,標志著“一證準營”新模式已在哈爾濱新區全面鋪開。
2021年9月,哈爾濱新區充分發揮“一枚印章管審批”制度優勢,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中心,在省內率先推出了書店、藥店、電影院、賓館等21個傳統行業的“一業一證”改革。
為優化營商環境,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部門可謂想盡辦法,打破一切可以打破的藩籬壁壘,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而更優的營商環境,先后推出了一業一證,無感續證,承諾即開工,“以照為主、承諾代證、失信嚴懲”,包容免罰事項清單,一件事一次辦,證照分離,秒批等審批和監管制度改革,讓市場主體充分享受到新區改革發展紅利。
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金融活水。
2020年,哈爾濱海鄰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專利質押獲得500萬元擔保貸款,這是我省第一筆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獲得的貸款,這對于一個成長中的高科技企業,無疑是雪中送炭。
哈爾濱金融服務公司總經理解禮寧介紹,針對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輕資產、重技術、融資經驗少、融資困難大的實際情況,哈爾濱新區金融服務公司充分發揮金融服務職能,與省鑫正擔保在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內“支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試點,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最近,為解決中小微企業疫情期間資金短缺難題,哈爾濱新區金融服務公司多方為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解困方案,與區內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為市場主體“開通道、快輸血”,提供資金活水。
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人才強磁場打造。
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黑龍江碳谷工貿有限公司工業品設計部總監關彤彤,于2021年11月結束北漂生涯,入職碳谷工貿公司,成為哈爾濱新區聚才引智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哈爾濱新區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持續在制度創新、政策供給上先行先試,堅持走好“產業聚才”“合作育才”和“開放引才”三條路。在“產業聚才”這條路上,堅持項目引才,隨著新區產業生態圈漸成氣候,龍頭項目、頭部企業競相布局,南雁北飛、海歸還巢,已成為新區人才回流新風尚。在堅持走“合作育才”和“開放引才”之路上,新區深化“校地合作”,對接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建設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對接區域內高校,共建哈爾濱新區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和哈爾濱新區產業學院,優先為新區企業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新區依托重點園區、企業,組建了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深哈園區政企服務中心、中關村產業孵化器等國際人才工作站,面向新區國際人才提供精準優質服務,吸引了一批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國際人才和團隊到新區創新創業。
從2019年至今,哈爾濱新區共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7000余人,超強的人才儲備為新區蓄勢騰飛奠定了堅實的保障。
---打造“飛地經濟”模式,打出政策供給組合拳,加大土地要素改革……供給側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
位于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科創總部的黑龍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預計將5月底6月初掛牌上線運營。“鯤鵬”展翅,將助力新區引領數字經濟新賽道。
據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奉均衡介紹,深哈產業園科創總部目前已正式入駐35家企業,其中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占比為73%,已初步集聚了華為鯤鵬、東軟、惠達科技等計算產業、軟件信息、智慧農業等方向的龍頭企業。
作為深哈合作的首個“飛地”項目,從2019年9月開工以來,深哈產業園的建設始終比肩“深圳速度”,不斷刷新“新區顏值”。7天成立合資公司,36個工作日取得施工許可證,101天科創總部項目一期Ⅰ標段地下室正負零結構封頂,主體結構封頂提前31天……
2020年11月17日,科創總部項目一期Ⅱ標段再次實現主體結構當年開工、當年封頂。為哈爾濱市項目建設突破自然低溫施工限制、優化施工方法提供了借鑒。
以深圳“飛地模式”建設的深哈產業園,短短幾年時間,初步構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也倒逼新區體制機制發生一系列變革。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深哈合作正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哈爾濱新區提出,以“飛地”為突破口,把深圳的管理模式、產業項目“帶土移植”到哈爾濱新區。以此盤活經濟潛力,突破發展瓶頸,構建南北合作范本,打造東北新增長極。
土地供給制度改革,是深哈產業園等哈爾濱新區園區快速實現產城融合、人才和企業加速集聚的“硬支撐”。
在土地供給上,哈爾濱新區大膽改革,先后推出新型工業用地MO土地出讓方式、豐富科技創新城科研用地單一功能等舉措。
日前,我省發布第五批20項省級創新實踐案例,其中哈爾濱新區制定的《關于創新科技創新城核心區科研用地管理的意見(試行)》入選?!兑庖姟穼⒃袉我还δ芸蒲杏玫馗脑鞛楣δ芗嫒輳秃侠玫募嫒菪钥蒲杏玫?,使科研用地的利用更加符合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需求。用地制度改革,為科技創新城實現二次騰飛,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政策供給上,哈爾濱新區先后出臺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哈爾濱新區連續三年出臺“黃金30條”“溫情21條”“新驅25條”“助企上市10條”等助企配套政策,設立政策兌現專一窗口,搭建“新區惠”政策兌現云平臺、工業企業政策一鍵智能匹配系統,推行免申即享等政策。
根深葉茂,厚積而薄發。
歷經五年改革創新,哈爾濱新區已經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起點上,迎來了歷史上難得的政策窗口期、戰略機遇期、發展黃金期,步入跨越發展、全面振興的重要關口。“未來五年,新區將積極搶抓‘五區疊加’歷史新機遇,堅定不移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當好全市全省改革開放‘試驗田’、高質量發展的‘豐產田’,力爭在貫徹‘五個率先’要求上當尖兵、作示范,在實現‘七大都市’目標中打頭陣、挑重擔、當主力、作貢獻,成為助力龍江振興發展的‘永動機’。”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松北區區長肖彬說。